鱼缸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鱼缸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进行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有哪些-【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1 16:10:05 阅读: 来源:鱼缸厂家

【健康讯 2016年6月24日】健康资讯频道为您提供全面健康资讯,用药知识等健康相关资讯,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健康资讯,为用户的健康保驾护航!

胰岛素耐受性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肥胖者,由于二甲双胍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减低高胰岛素血症,因而对于肥胖的糖尿病病人,二甲双胍宜作为一线抗糖尿病药。

2型糖尿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

1、磺酰脲类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第一代有氨磺丁脲、妥拉磺脲、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第二代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第三代主要有格列美脲。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由于多数病人的胰岛素都较缺乏,故此类药物一直被广泛应用。其中60%~70%的病人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持续高血糖水平和严重肥胖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除了相当高的最初治疗失败率外,每年约10%的病人对治疗无效,称为继发失效。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症,尤其是对老年病人,其中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引起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轻度和中度糖尿病病人在治疗初期用药剂量过大,或剂量递增太快。此外,此类药物也常引起体重增加。第二三代磺酰脲类药物的疗效高于第一代。格列吡嗪缓释剂和格列美脲每日口服1次,能增加病人对药物治疗的顺应性。格列喹酮不经肾脏排泄,更适用于肾功能轻度衰竭者。格列本脲则应避免用于老年病人,因为其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在一般情况下,格列吡嗪缓释剂5mg或格列美脲2mg,每日1次,或格列本脲缓释剂5mg,普通剂型格列吡嗪5~10mg,格列齐特80mg或格列喹酮30mg,每日2~3次,可达到较大的抗高血糖疗效。在多数情况下,初始剂量应减少一半,以免产生低血糖,特别是对轻至中度高血糖病人,饭前0.5h服药有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症。格列美脲还有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作用。

2、双胍类药物:其中: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是促进非胰岛素介导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二甲双胍可减少肝糖输出,促进外周葡萄糖摄取和增加肠道对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耐受性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肥胖者,由于二甲双胍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减低高胰岛素血症,因而对于肥胖的糖尿病病人,二甲双胍宜作为一线抗糖尿病药。该药的另一作用是对胰岛素耐受的多种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如三酰甘油(TG)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过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水平过高等,这些病征常见于肥胖人群。用药剂量应逐步递增,起始500~800mg/d,直至最大剂量1500~2500mg/d。为减轻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应在进餐时服药。与磺酰脲类药物不同的是,二甲双胍类药物不会使病人体重增加,且极少引起明显的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是此类药物主要的潜在不良反应,比较罕见,但应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或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

3、α-葡糖苷酶抑制剂:其中的阿卡波糖可竞争性抑制小肠中的α-葡糖苷酶,后者可将不能吸收的复合碳水北合物分解成可吸收的单糖。此作用可延缓和减少饭后血糖水平的升高,从而降低血浆胰岛素浓度。研究表明,阿卡波糖可提高血糖稳定性指数,改变糖基化血红蛋白(HbA.。)浓度,使其不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并能减轻体重和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该药不被胃肠道吸收,不会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但会引起胀气、软便或腹泻、轻度腹痛等胃肠道不适,这是肠道末端未经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渗透作用和细菌发酵引起的;多数症状有剂量相关性,且很短暂。本品的剂量应缓慢递增,开始25~50mg,1次/d,并作个体化调整,每周增加50mg/d,直至50~100mg,3次/d,可减少胃肠道症状,改善顺应性。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因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亦称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强胰岛素的作用而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于葡萄糖耐量受损的肥胖者以及2型糖尿病病人,此类药物中的罗格列酮可改善胰岛素耐受性和葡萄糖耐量,而不会减轻体重或引起药物相关的低血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胰岛素的抵抗症状,如脂质代谢异常、动脉高血压等也有改善作用,同时还有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平均动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而产生的。剂量200~600mg/d,仅出现轻微贫血,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起效时间比其他抗高血糖药物慢,一般需治疗1~4周后才开始出现降低血中葡萄糖和胰岛素的作用,最高疗效出现在6~8周,此时血中葡萄糖浓度平均降低20%,胰岛素水平降低30%。

5、餐时血糖调节剂,包括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

6、中医中药。

专家温馨建议: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知识的普及,目前糖尿病基本上是可防、可控的。但是,我们面临的威胁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侵害。不同的人群应该选择不同的降糖方法,比如服药、注射胰岛素等等。在饮食方面,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少于40克),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粮、含糖低的水果。低盐、少油。生活习惯上戒烟限酒。增加运动。我们可以补充一定量的营养素如抗氧化剂、蜂胶、灵芝孢子粉、B族维生素、镁、锌、泛酸来协助降糖,会有更好的效果。

(实习编辑:谢运胜)

天津挂锁批发

武汉水钻机

西安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