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鱼缸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萧百佑棍棒打出一门三北大[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16 01:28:38 阅读: 来源:鱼缸厂家

三岁的儿子刚懂事,萧百佑就在家里准备了藤条和鸡毛掸子

1964年,萧百佑出生于广州的一个传统家庭。萧母没读过书,只认一条古训:不好好读书,打!

所以,从小学到中学,萧百佑都是在母亲的棍棒之下度过的。母亲的棍棒极为“骇人”:拿不到满分,差1分打10下:罚留堂,留1分钟打1下:迟归家,迟1分钟打1下;打架,不管对错都打20下;说谎,一直打到嘴巴出血为止……

凡是被打的当天,他都不能吃晚饭;无论被打成什么样子,不许哭。而且,凡是挨打,要自己画好圈,主动递上棍子给母亲,被打时不能移位。

在母亲的棍棒下,萧百佑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大孝子。母亲喜欢吃云吞面,他工作后便经常用工资给母亲买云吞面。

当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萧百佑便决心像母亲一样,用严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因为妻子黄天淑是香港人,萧百佑和妻子养育了四个孩子。为了不违反国内的生育政策,前两个孩子出生在香港,后两个则降生于美国。崇尚国学传统的他,给四个孩子分别取名为:尧、君、箫、冰。在他们身上,寄托着萧百佑的成才希望和教育梦想。

1992年,3岁的长子萧尧刚刚懂事,萧百佑就把他送进幼儿园,并在家里准备了“家教”用的藤条和鸡毛掸子。

他认为,“三岁定八十”,孩子幼儿时期的性情习惯,决定了此后的一生,而此时幼儿园的老师只能教他们游戏玩乐和一些基本知识,因此需要通过家教对孩子进行严格引导,给他们定品格,定性情,定规范,定礼仪,定敬畏,定善恶,定美丑,定是非。

萧百佑找来古时的启蒙书籍《三字经》,标注了拼音,带着萧尧念。萧尧如果闹脾气,不用心背《三字经》,萧百佑便拿起藤条抽打他的手心。

黄天淑抢过丈夫的藤条,说:“他还这么小,怎么能这样打!”

萧百佑却说:“就是因为他还小,才要好好管教!如果现在放任自流,最后我们只能打自己!”说完又逼着孩子继续背书。

黄天淑说服不了丈夫,只好提出跟萧百佑“打赌”,用他的方式管教孩子一个月,如果有效,以后就无条件支持并且配合他;否则,萧百佑以后不能随便打孩子。萧百佑一听,立即信心满满地答应了。

“打赌”开始时,萧尧背书时不努力、不认真,而且不断哭闹。每次挨打,他都故意大声地哭着去找妈妈。然而,黄天淑因为与丈夫有约在先,虽然心疼,也不能流露出来。

后来,萧尧知道向妈妈求救起不了作用,只得认真念书了。半个月之后,他背诵课文越来越流畅,而且竟然喜欢上了背书。每到晚上检查的时候,他都会主动站到萧百佑面前背书。

黄天淑本是受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贤惠女子,见儿子如此长进,非常高兴,便同意了丈夫的教育方式。因为丈夫工作较忙,加上孩子小,她辞去了心爱的翻译工作,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

而萧百佑得到妻子的配合之后,开始大张旗鼓地执行他的“棍棒教育法”来。首先,他制定了“教育三法则”:监督、训斥、惩罚。即布置任务、定时监督;完成不好,加以训斥;训斥之后,棍棒伺候。又设置了若干项“不准”,如不准看电视,不准玩游戏。只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才可以休息,否则就要狠打。他每天晚上抽查功课背诵情况,即使放假也是如此。

在他的严格管教下,萧尧在幼儿园时期背完了《三字经》、《声律启蒙》、《滕王阁序》和《出师表》等名著名篇。这些古典文化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培育了他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品德,也使得父亲的中国式教育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萧百佑振振有词:“什么是民主?你们是民,我是主,这就是民主!”

萧尧进入小学后,陆续进入幼儿园的萧君、萧箫和萧冰,也在父亲的严厉监督下,开始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和《声律启蒙》等。为了保证儿女们纯洁的心灵不被闲杂书污染,萧百佑还对他们的读物精心挑选,未经他允许的书不准看。

一天晚上,萧百佑在萧尧的床头发现了一本漫画书,顿时火冒三丈,立即把萧尧叫了过来,当着他的面将书撕得粉碎。萧尧委屈极了,整整哭了一个晚上。

萧箫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英语不及格。萧百佑气得浑身发抖,拿起鸡毛掸子便一通抽打,然后说:“从今天开始,你就给我记住,每次考试必须是班上前五名,否则别怪我再打你!”萧箫被打得哭成了泪人。

黄天淑纵然疼在心里,也不能反对丈夫,只能一边给女儿擦药,一边鼓励她努力学习。

萧百佑打孩子,并不是打了就算了,每次打之前,他会跟孩子讲清楚错在哪儿了,为什么要打。打完后,他还要犯错的孩子写“检讨书”,内容必须包括:犯错时间,事件经过,为什么错,错在哪儿,以后怎么做。

为防止孩子学坏,萧百佑对他们进行了“社交管制”。如果谁要去同学家串门,必须经过繁琐的申请审批程序,申请书上必须写明去哪个同学家,去做什么事,待多久,同学家长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写完之后由他决定是否批准。

为了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萧百佑规定:不许喝可乐,不能吹空调,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零用钱是绝对没有的,因为不能让孩子私自购买任何东西。即使拿到压岁钱也得悉数上交,等到念大学时再由父母返还。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也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反抗父亲:“什么都要听你的,太不民主了!”

然而萧百佑振振有词,高举他的“萧式民主”大旗:“什么是民主?你们是民,我是主,这就是民主!”

1998年,萧百佑供职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突然破产,一家六口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萧百佑不得不辞退了保姆,卖掉了房子和车子,一家人从宽敞的大房搬进几十平方米的小屋,过起了艰辛的生活。孩子们不但没有抱怨,反而个个都帮妈妈洗衣、扫地,做各种家务。

然而,即便生活困顿,萧百佑也从没有放松孩子们的学习。他依然让孩子上着学费昂贵的钢琴课、书法课、国画课。即使再忙再累,他也会抽出时间监督孩子的学习,与孩子的老师沟通。

一天下午,萧百佑正在深圳为创业做市场调研,得知第二天萧尧班上开家长会,便连夜往家里赶。等他赶到火车站时,火车马上就要开了,他冲上车时,因为跑得太猛,头撞到了车门上,鼻子都撞破了。

萧百佑历来重视对学校的选择。孩子上幼儿园时,萧百佑给他们选择的是广东省政府机关幼儿园,是由著名民主人士何香凝亲笔题名的育才幼儿园。他们上的小学也是当地最好的朝天小学,其前身为清政府用庚子赔款创办的广州同文馆。

2002年,萧尧上初中后,萧百佑在与儿子的谈话中了解到,萧尧所就读的某省级重点中学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好。萧尧所在的班级纪律散漫,学校里还有不少学生打架、抽烟,甚至吸毒。

吓出一身冷汗的萧百佑找班主任证实情况后,给校长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学风的建议。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他让儿子亲手交给校长的信竟然石沉大海。

转眼一年快要过去了,萧尧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了儿子的前途,2003年5月,萧百佑不得不做出重大决定——让萧尧转学到广外外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去,与即将上初中的妹妹萧君一起读初一。

萧尧知道后,说什么也不愿意转学并复读一年。黄天淑也劝丈夫,说现在正是经济拮据时期,让两个孩子一起进好学校,一年的学费就要好几万元,钱从哪儿来?然而,萧百佑经过与广外外校校长的交流,相信这个学校能够培养好孩子。为了凑够学费,他毅然把房子卖了,一家人搬进了出租屋……

孩子们上初中后,萧百佑的教育方式也做了调整。他不再打人了,因为他觉得孩子们的性格、习惯基本形成了。这以后,他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是聊天和书信。

2006年,刚上高一的萧尧成绩下滑,跌出了班级五名之外。萧百佑出差时得知这个消息,勃然大怒。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字数不多,却掷地有声:

尧儿,我与老师通了电话,你妈妈也告诉了我一些情况。你马上就快18岁了,我不希望你18岁还要父亲动怒!男儿当自强!几个要求,你给我记住:取消一切课外活动;禁止在家玩电脑上网;把所有精力放在读书上;绝对放松心态,面对现实;考试不能落在年级前五名之外(这是我的底线)

让萧百佑庆幸的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等他出差回来时,萧尧已经用最快的速度把成绩赶了上去。

二十年的心血,换来了震惊全国的“一门三北大”

为了不让孩子们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萧百佑还根据几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萧尧是男孩,喜欢历史、政治、经济,萧百佑就培养他写政论文章,还教他象棋、围棋和国画;萧君喜欢钢琴,萧百佑就给她请了最好的老师,即使一节课2000元也在所不惜;萧箫比较豪气,萧百佑就让她学书法;小女儿萧冰成绩一般,便让她学古筝,考艺术院校。

为了让孩子成才,萧百佑总是竭尽所能,以一人之力承担六口之家的生活、学习费用。而黄天淑自嫁入萧门后,再也没有用过一次化妆品。他们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另外,崇尚孝悌礼仪的萧百佑非常注重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孝敬长辈,是他家礼仪的第一守则。他规定,晚辈一定不能顶撞长辈,如果与长辈在一起,晚辈要第一时间接过长辈手上、肩上的重物;如果被他看到长辈手中还提着东西,与之同行的孩子绝对要受到惩罚。有客人到家时,要礼貌谦恭,奉茶、吃饭必须讲究礼仪。即使平时行、坐、卧,也得有正确姿势。总之,要表现出大户公子、大家闺秀的端庄仪态。

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品格,每到假期,萧百佑还安排他们到花市、到姑姑的餐馆里打工,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

在萧百佑的严格教育下,萧家四个孩子全部品学兼优,才艺俱佳,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而且知书达理、谦和恭让。

2009年高考,萧尧和萧君分别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录取。

2011年7月,又是一年放榜时,萧百佑再一次收获惊喜——二女儿萧箫也被北京大学录取。

20年心血,换来“一门三北大”,萧百佑心中感慨万千。当记者要他说点“狼爸感言”时,他说:“有些人只顾挣钱养家,把儿女托付给妻子、父母,甚至交给保姆、放在寄宿学校,就觉得能够让儿女得到最好的教育了。但他们唯独忘了,父亲是儿女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儿女成长的风向标。只有父亲付出了全部的爱、时间和心血,儿女才能健康成长。”

萧尧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么多年来,我也曾多次疑惑,爸爸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对的吗?我曾不止一次想要证明他是错的,然而他一次也没有失败过。当我手捧北大录取通知书时,爸爸问我是否记恨他当年的训斥,我哭着对他说:‘将来我有了孩子,一定交给你教。”’

小女儿萧冰10岁时就在作文中写道:“如果我是妈妈,就要找一个像爸爸那样的好老公……”

领商网

领商网

领商网

领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