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鱼缸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互联网时代方法论哪里才是风口新日

发布时间:2020-01-15 16:31:35 阅读: 来源:鱼缸厂家

很多人说要站在风口上,很多人说要顺势而为,找准时机比努力还重要,但说的人往往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我怎么去识别那里才是风口呢?

敢问路在何方

形象来讲我们的世界是这么发展的,科技的浪潮、人们心态的变化会带来重构社会的力量,这时候在人们的需求与现实之间就会产生出潜在的空白区域,这种空白区域最终会被新产品或者既有产品的升级所填补,这个填补过程往往就表现为浪潮涌起。比如:互联网的出现显然会建立一种普遍关联,关联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物。可以讲互联网一出现在这三个领域中就必然会产生机会,虽然在它并不发达的时候,我们无法预测,最终这是Facebook为代表的SNS,Google为代表的检索,Amazon为代表的电商。抢占空白区域很像跑马占荒的过程,BAT一出无疑互联网这种新科技所带来的潜在空白区域就被占去了大块,其他人就必须在O2O这类细分领域中抢占自己的版图。

与上述科技扩宽人们需求的版图类似,人们心态的变化一样会催生空白区域。我之前一直把手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正好可以折射出人们心态的变化(不是说与科技没关系)。

第一代产品以特定功能解决人们的特定需要为切入点,产品即是工具。PC、打印机、复印机、Word等都是这样一种产品。在这样的思路下,为了打造成功的产品就需要做市场调研、企划、生产并控制质量和成本等。工业革命以来大多产品是这么制造出来的。联想也正是崛起于这样的模式。

第二代产品则在功能之外加入了品味这样的附加值,这以iPhone为代表。这与上一代产品在开发模式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品味是极为主观的,功能需要调研,品味则即使调研也帮助不大。在把原本不被重视的用户体验被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来之后,产品的概念完整性变的很重要。多人协商可以很好的决定一款产品的功能,但拼凑出来的体验却注定平庸,为保证产品体验上的完整性,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一个人统一进行决策,产品则体现这个人的品味。所以产品经理变重要了。乔布斯开创了产品经理的时代,微信张小龙则延续了这一故事。

第三代产品则在功能和体验之外,还加入了情感的归属元素。这是到小米这里故事又发生的变化,手机还是那个手机,但在打造产品的时候用户已经参与进来了,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产品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解决某种情感上的归属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它把用户更完整的涵盖进来。也正因此,才有连绵不绝的米粉米黑的持续PK。

有用,有品位,有归属折射的正是心态的变化,这与科技的发展彼此依托,但确实又是一个单独的维度,人们越富裕,心态的变化越会独立于现实而发生变化。显然这种心态的变化与科技一起会拓展出潜在的空白区域,苹果的手机做的再好如果是在70年代,人们也是不会去买的。

如果上面说的是对的,那寻找自己方向的关键就变成了定位自己在科技以及人们心态变化所带来空白区域上的位置。

到哪里寻找机会

前一篇文章(互联网时代方法论:量子与牛顿世界的叠加态)里假设互联网的影响越深,反身性、场会导致出现跳跃式变化,但又由于现实世界的约束导致最终大环境是一种牛顿与量子的叠加态。如果这是对的,那就意味着创业者需要跳跃性的思维来寻找机会,这进一步意味着我们需要提炼一些基本的模式。

事实上总是有两种模式来做这种识别,一种比较具体叫自底向上;一种比较抽象叫自顶向下。

自底向上的模式大家常用,但会用寻找痛点这样的词来进行概括。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些让自己不满意的东西,也许是东西贵,也许是不方便,借用互联网对其解决让它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就是自底向上的方法。这方法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从各种报道来看马云做电商、李彦宏做搜索基本上是这么个过程。这方法比较具体,但容易不知道缘由,运气成分重些,很依赖于人的直觉和经历。

自顶向下的的模式则不太好理解。想象下互联网的根本特征是建立普遍关联,那关联这个词显然就可以分解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信息,而当信息的量无限膨胀时人必然需要一种有效获取信息的方式,这就是搜索引擎。这种方法可以抓住本质趋势,但坏处是不知道与现实的距离。道理上讲互联网建立的同时,我们就可以推知人与人的关联上会衍生出来BBS,当人的个性被强化后就会有博客这类东西;人与物的关联上会产生电商;人与信息的关联上会产生搜索引擎等等。那时虽然无法定义这种产品的具体形态,但存在这样的东西是可以推定的。但你并没法很好的知道时机对不对,毕竟马化腾当年也曾经想过把腾讯卖掉。

这两种模式都可用,但都有自己的一些限制,用来发现哪里有机会是大致够了,但在此之外还需要一种衡量具体方向是否有价值的方法。

能淘到金子么?

用上述模式总是可以找到一点方向,但在投入资源前,显然要预判这方向下面到底能不能淘到金子。

形式上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先不管最后灵不灵首先要与众不同。这种不同还不是做产品的当事人觉得一样或者不一样,因为当事人容易看到细节,而从细节上看58,赶集,百姓网都是不一样的,关键是从一般受众的角度看,是否能识别出这种不同。一般手机3000块,你类似手机1799这是不同,别人送货3天,你1天这是不同。58,赶集,百姓网的不同就不是不同。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方向所能产生的价值上做些判断。

各种产品五花八门让人有点发晕的感觉,但实际上不管一种思路多么绚丽多彩宏观上它基本要回到三个根本的模式上:要么颠覆现有价值链条,让东西比当前更便宜,比如电商;要么让麻烦变简单,比如搜索;要么足够有趣好玩,比如社交网络和游戏。普适性越大,事业的潜力越大,做好了挖的金子越多。比如手机大家都用,你把它弄的便宜又好用,那潜力就比电暖器大的多。360做安全市值干不过百度,很可能不在于人做的好不好,而是安全与搜索先天就内置了一种体量。

差异化加上足够便宜(降低实用成本),足够有用(提高了效率)或足够有趣(保证了信息量)实际上可以灭杀很多方向,去掉许多毫无价值的尝试。

满足这标准的不一定行,但不满足的恐怕是基本不行。

结束语

就我个人日常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创业者们更愿意用自底向上的模式来寻找自己的方向,而不太会用自顶向下的模式。但事实上随着空白区域被填的越来越满,自顶向下的方法会越来越有效,毕竟它能帮助我们找到一些直观上感觉不到的领域,而一个人的经历有限,这种有限往往会限制视野并让自底向上的模式越来越吃力。

系统阐述自顶向下这模式的文章不多,但我自己之前曾经用这种方法分析过社交网络(参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抢占意识空间的制高点,错维竞争:怎样避免陷入红海僵局?SNS2.0:用归属感打败微信)和小米(参见:从《参与感》看小米模式的创新与隐忧),在这些文章里,我展示了下这种模式如何进行操作。从现实发展来看我的分析基本上是对的,SNS2.0正在越来越普遍的成为现实,而小米把老沉招致麾下进行横向扩张也与之前的分析判断吻合。

大家近来经常提到,见识比知识重要,当方向错了,随后的一切努力会变得没有价值。而在预判未来上这种自顶向下的模式必然会越来越有价值。常说的精益始终能解决的是产品级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方向的问题,毕竟初衷是做手机最后变成主力做汽车大多时候还是很奇葩的事情。

挂号平台网上预约

名医汇

网上预约挂号怎么预约

名医汇